目前,專用短程通信領域的成熟應用在智能交通領域主要為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lectronic Tolling Collection System,簡稱ETC系統),這是一種先進的道路收費系統,它利用微波通信技術,通過安裝在ETC車道上的路側單元(RSU)與安裝在車輛上的車載單元(OBU)之間建立專用短程通信來采集過往車輛的信息并識別車輛,通過電子支付方式自動扣除通行車輛通行費。
按照車道上是否有物理隔離物,可分為收費廣場式ETC系統和多車道自由流(MLFF)系統。收費廣場式ETC系統是指在收費站車道上安置物理隔離物的ETC系統,過往車輛需要按次序低速通過,這種系統主要適用于ETC用戶在所有繳費用戶中所占比例較低的情況,目前我國高速公路上均采用該種系統。多車道自由流系統不在車道上設置物理隔離物,不需要建設廣場式收費站,過往車輛可以自由地通過,因此也稱自由流ETC系統。該系統主要適用于ETC已在所有繳費用戶中占有較大比例的情況。
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引入ETC系統。1998年,交通部組織交通公路科學研究所等單位開始進行不停車收費系統的研究;廣東省于2004年開通了150條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車道。2007 年長三角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試點正式啟動,2012年8月2日長三角區域浙江、上海、江蘇、安徽、福建、江西六省市聯網不停車收費全面開通。廣東省于2004年開通了78條ETC車道,至2012年8月底,廣東省共開通ETC車道447條。北京市全路網ETC系統從2005年開始立項討論,截至2013年底,北京市不停車收費車主已超過118萬名,不停車收費通過量已經占到30%以上,高峰時段接近50%。同時,京、津、冀、晉、魯五地聯網也已經開通。目前全國的ETC用戶已經超過600萬,車道數達到5500多條,ETC交易量約占全國收費公路總交易量的8%-9%。隨著車主對ETC收費的接受程度提高,高速路收費站的ETC車道會逐漸增加到一倍左右。
目前,不停車收費系統主要應用于高速公路,從現階段來看,高速公路采取的傳統的人工收費或者半自動收費已經不能滿足現有的車輛快速通過高速公路收費路口的需求,ETC成為緩解這一矛盾的重要手段。
除了高速公路對ETC剛性需求帶動行業發展以外,部分橋梁、隧道較多的城市也在積極推廣應用ETC系統。由于城市內部交通的流量較大,車輛行駛速度不高,一般使用多車道自由流不停車收費系統,以便充分發揮其“在車輛無須減速,以正常行駛速度通過時即可完成收費”的優勢。如武漢市城市路橋收費管理中心“六橋一隧”自由流智能交通項目實施后,大大緩解了城市交通擁堵狀況,車輛通行能力大幅提高。
ETC系統在城市智能交通中的另一個應用領域是停車場管理。傳統的停車場管理系統存在著管理成本高、勞動強度大、服務效率低等特點,車輛進出停車場的停車、取卡、刷卡等行為容易導致出入口堵塞,特別是在某些節假日的商場停車場體現得尤為明顯。使用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可以大幅減少車輛出入停車場所需要的時間。
總體來看,剛性需求的不斷出現,以高速公路應用為切入點,帶動了國內ETC市場的快速發展。隨著城市智能交通建設的啟動,尤其是武漢等城市路橋收費應用的啟動,未來ETC在城市交通管理中會大量應用,這為ETC發展帶來更大的機遇和發展空間。